讀書心得分享「自慢: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」
文長慎入!!!
最近看了一本職場哲學的書,寫了些心得,順便跟大家分享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▪ 書籍介紹:講述作者從員工做到主管,對職場的學習體悟。「自慢」在日文中是形容自豪、最有自信的本事。
▪ 作者背景:何飛鵬(商周創辦人之一,曾任職於中國時報、工商時報等媒體。)
▪ 心得分享:
我節錄了幾個印象深刻的地方,雖然是心靈雞湯,乍看之下可能都是很基本的觀念,但回想自己在現實中,確實有些地方可以改進。
1. 好做的事與把事做好:
在討論專案的時候,常常會拿執行的難易度來評估,不外乎為了效率,我們通常會選擇好做的事。但前提最重要的是,這個簡單的方法一定要「合乎核心目的」,不能歪掉。如果符合目的的那條路很難走,再辛苦也要好好走完。
2. 有做、做完、做對、做好:
我覺得這四個階段很適合拿來評估自己的工作表現。有些人會因為在有限的資源或時間之下,講求做事的效率,覺得「有做、做完」交差了事就好,但應該保持一致的細心,把事情做對做好。反之,也有些人會因為凡事要求完美,希望做對做好,卻反而拖延進度。最理想的狀況是,懂得先釐清每個項目的重要性和排序,能彈性的做到四種不同階段。
3. 老闆有講理的嗎:
書中提到有個職員跟作者抱怨他的老闆提出不合理的要求:只給很少的經費卻期望很大的效益。作者聽了反而大笑說:世界上老闆有講理的嗎?試著轉念思考,接到有難度的任務,挑戰自己的極限去完成,反而是個磨練的機會。
4. 做不完的定律:
你是否曾經抱怨過為什麼工作都做不完?仔細想想,世界上怎麼可能有做完的工作啊?要思考的應該是,如何從中去分輕重緩急,學習將工作依重要性排序。
5. 用「這不是我的興趣」來逃避:
還記得找工作的時候,會面臨「興趣與薪資的抉擇」,經過的這幾年的洗禮我得到一個體悟。選擇興趣當工作,不一定會從此開心,因為興趣也有可能被「現實」澆熄原本的熱情。那也不是說選擇薪資就比較好,最重要的是這個工作能不能帶給你「成就感」。本來沒興趣的事情,也能因為努力實現達到目標而獲得成就,被別人贊同,自然也就能喜歡上這份工作。
以上長話連篇,如果喜歡請給個愛心吧~